来源: 瞪羚社

3月2日,国产手术机器人龙头微创机器人-B盘中一度大跌近10%。

 

上市手术机器人龙头,现金储备只够花一年不到?

造成大跌的直接原因大概率是昨晚微创机器人发布的自愿性公告:截至2022年底,收入预期同比增长850%(2021年收入215万元);利润方面,由于保持了较强的研发、临床、商业化投入,净亏损额预计在11-11.5亿元。

 

虽然微创机器人2022年年报尚未具体公布,但市场可以通过2022年中报推断公司现金储备已经“告急”。

 

2022年中报,微创机器人现金及等价物约14.77亿元,据上半年经调整后的亏损为4亿人民币左右,按差额计算下半年亏损7-7.5亿元,所以2022年底的现金储备大约在7.27-7.77亿元(由于收入较少,亏的都是净现金)。

如果按照2022年这样投入强度,微创机器人的现金储备可能不足维持未来一年的运营支出。场内投资人多少被悲观情绪笼罩。

01
裁员疑云

 

2023年初,业内断断续续传出微创机器人大批量裁员,幅度在30-50%的传闻。另一方面,在知乎上也能看到有人提到微创机器人裁员的消息,发布的时间在2023年1月底。

 

上市手术机器人龙头,现金储备只够花一年不到?

裁员,并不是微创机器人一家的问题,整个手术机器人赛道都被这个阴霾笼罩。

 

今年2月份,曾经被誉为“达芬奇终结者”的加拿大泰坦医疗为了削减成本,决定解雇66名员工中的48名,约占员工总数的72%。如有需要,可能进一步裁员。

 

另外,尽管多个国产厂商已经拿到了商业化的入场券,就以“兵家必争之地”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多孔),除直觉外科以外就有威高、微创、康多、精锋四大国产厂商获得国内注册证。

 

而手术机器人这种大型医疗设备的商业化,天然就不能像用创新药获批放量的线性模型进行推断,还涉及到招投标、配置证、临床&学术价值重度市场教育等多因素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营收规模迟迟打不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市手术机器人龙头,现金储备只够花一年不到?

微创机器人裁员的传闻,从“救急”的成本控制上并非不合理。回溯2021-2022年的中报,可以发现研发费用均占净亏损的65%以上,而研发费用中的人员成本普遍占总研发费用的50%以上。

 

所以要想提升现有现金储备的支撑周期,收效最大的是控制人员成本。

 

上市手术机器人龙头,现金储备只够花一年不到?

02
跟达芬奇“血拼”还需要时间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政策端),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也限制了手术机器人的购买数量。手术机器人这种医用设备的单价普遍在1000万元以上,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型三甲医院才能配备。

 

直觉外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仍然占据国内市场的绝对市场份额,至少在三级医院是这样的。在三级医院突破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不少国产机器人都打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11日,全国各级医院的手术机器人招标公告达89个,而在中标方面,全国各级医院的手术机器人中标公告为55个,涉及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配件及耗材、手术机器人维保服务等。

 

上市手术机器人龙头,现金储备只够花一年不到?

 

那么,医院为什么不买“国产手术机器人”呢?

 

业内人士表示:首次有配置证的医院,有购买手术机器人的需求,更愿意购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大部分医院看来,达芬奇仍然代表这一领域的学术制高点,可以帮助其提升咖位和知名度,对吸引患者也有一定引流作用。”

 

另一层面是,医院采购手术机器人也要从技术角度考虑,国产机器人面对最新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无性能优势,及刚刚获证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目前并未大规模临床使用,“求稳”心态使得医院仍然倾向于购买达芬奇。

 

如此看来,国产手术机器人无论是临床投入、技术迭代、市场教育,仍任重而道远。

03
留给机器人的时间不多了

 

中短期内,无法指望微创机器人快速商业化“爆量”来收窄亏损额,商业化、临床、研发都需要用钱,即便如传闻所说的“裁员”也只是权宜之计,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再融资”。

 

“H+A”回科创板是一个通行的方案,但无法短期内救急。统计历来“H+A”的案例,港股上市公司从交材料到拿到批准上市通知,平均周期在240天。如果从现在开始执行回科创的计划,那么在顺利的情况下,年底或明年初能完成募资。

 

另一个最符合实际的办法是在港股上通过配售的方式快速再融资。2021年底,微创机器人上市之初,按411亿港元出头的发行市值,公司获得了Aspex、高瓴、礼来、雪湖资本、Yorkool、奇点资产、Artisan共7家机构9500万美元的基石投资。

 

在目前的260亿港元出头市值水平,不仅跌破了基石投资者的成本价,同时也跌破了2020年B轮投资者成本线(如国新投资、惠每资本、高瓴等)。

不过,最终还是要看微创机器人管理层是否愿意以这样的一个价格去稀释公司股权。

 

结语:现在微创机器人的股东最需要的,可能就是一笔大额的再融资来给公司补血,不然没有安全感的恐惧可能会萦绕在身边很长一段时间。

END
 

 

医疗器械品类众多,可分为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医疗设备、 IVD(体外诊断)四大类。根据使用场景和功能不同,高值医用耗材细分为骨科植入、血管介入、神经外科、眼科、电生理与起搏器等等。根据技术原理和功能差异,医疗设备可分为诊断设备(影像诊断如 DR、彩超、磁共振)、治疗设备 (各类手术器械、放射治疗机械)等;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虽差异巨大,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其参与,医疗器械的制备涵盖高分子材料、电子、模具注塑、机械、生命科学等。欢迎加入艾邦医疗器械产业交流群探讨:

作者 808, ab